X 关闭
(资料图)
吉林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写在前面:
船营区昆明街、莲山街等7条道路的6500平方米全结构维修改造工程陆续完成,多个小区共安装了100个智能充电桩;昌邑区植树造林44.21公顷,打造4条绿化示范街路,修建5处“休闲公园”、7处“口袋公园”;龙潭区实施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800余户;丰满区打造亮点村屯9个、精品线路8条,建设口袋公园13处、街角公园1处……
什么是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远不止是争取一个光环。一个城市的文明创建排在前列,那么这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综合竞争力也应该排在前列。
吉林市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锲而不舍惠民生、一盯到底解民忧,以常态化创建为统领,努力打造群众更有满意度、更具幸福感的城市。
日前,吉林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部署会议上表示:全市上下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以蝉联全国文明城、完成全国卫生城复审为目标,只争朝夕、善作善成,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向更高标准、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加快新时代新江城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义重大
建设文明城市,至少要满足“三性” 要求:
人民性,文明城市应该是人民喜爱的城市。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老百姓真心喜爱、真心留恋的江城。
引领性,文明城市应该是具有区域引领性的城市。吉林市在巩固现有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将“空间布局合理、区位功能联通、三产并驱融合、城乡一体振兴、跨域发展引领、自然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等七个方面,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全面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打造江城的品牌,把江城建设成世界知名的城市。
发展性,文明城市应该是经济活力充沛的城市。吉林市着力增强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创城过程中吸引更多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汇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抓好常态化创建工作
常态化创建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事,是体现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形象地位的事。吉林市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 地毯式巡查各项整治行动中的“靶点”问题,不等不靠、不推不让,整治措施有针对性,将创建任务与职能工作同部署、共推进,真正做到党政同责、齐抓共管。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吉林市抓城市更新,促城市功能提升;抓街道立面治理,促城市形象提升;抓道路拥堵整治,促交通秩序提升;抓“七边”卫生治理,促环境清洁提升;抓苗木补植补栽,促绿化品质提升;抓基层治理能力,促社会秩序提升;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强化民生诉求响应机制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吉林市提高依法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监察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吉林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激发群众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激发群众热情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吉林市文化资源丰富,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实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培育;强化城乡协同推进,以城市创建为龙头,引导城市志愿力量向农村拓展延伸,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创建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工作
深化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创建,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
吉林市全面落实各级各方面责任,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做到“人下场、车上路”“严深细实快”, 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市直各部门主动认领本系统工作任务和包联任务,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改善、小区配套完善,统筹规划好资金使用;组织部门合理调配综合执法组人员,解决好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权责不清的问题;各包保部门(单位)要深入社区,实实在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发生。
吉林市创城办、创卫办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做好总体谋划、任务拆解、统筹调度和实地督导,每月形成专报报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坚定信心、团结一致,说了就干、马上就办,让群众满意。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是一个持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吉林市上下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翻篇”的姿态、“归零”的心态、“奋发”的状态,坚决打赢深化创建这场硬仗。
X 关闭